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二书屋 >> 我比崇祯大一岁 >> 二百八十七章 调兴和军

二百八十七章 调兴和军

山西、陕西刀兵四起,辽东大凌河城的争夺战正是紧要关头,山东又发生了兵变。

朝廷当然要调兵平叛!

二月初通州总兵杨御蕃、天津总兵王洪率领六千多人马跟叛军在掖县八十里外接战。

两个总兵官之所以敢直接扑上去,因为他们被调遣时收到的消息跟此时截然不同。

那时的情报表明,一千余辽兵作乱破了几个县城,裹挟了几千囚犯、混混、流民打家劫舍。

两个总兵官带领几个参将、游击、都司,率领六千多兵马,当然没把叛军放在眼里。

谁知道迎战的叛军是自封大都督的李九成亲自率领,有骑兵五千名、步卒一万多。

结果很搞笑,因为叛军骑兵多,来自通州、天津的明军打不过还逃不了,一半兵马投降了。

两个总兵官和一众将领仅仅是三百多骑逃进了莱州城。

噩耗传到京师,崇祯皇帝怒不可遏却又无计可施,简在帝心的大太监王坤只得硬着头皮谏言,可调兴和军平叛。

泥人还有三分土性,更何况是王坤这种大太监。

他被黄毅欺负了半年心里恨死了,但愿今生今世再也见不着那个魔头。

谁知道种种现象表明,皇帝要他继续监军,而且是监军登莱平叛。

登莱叛军岂是等闲?

情报表明,落入叛军手中的红夷大炮就不低于四十门,弗朗机炮超过四百门。

他作为监军,监督新官上任的山东巡抚徐从治和登莱巡抚谢琏平叛有用吗?

两位巡抚吃了败仗顶多是罢官免职,他这个监军恐怕会被皇帝杖毙!

权衡利弊足三天,王坤不装了,他决定摊牌了,想要平定登莱叛乱,唯有调兴和军。

至于再次跟兴和军一起行动后会不会再被黄毅使唤得团团转,他不管不顾了。

但是他坚信,黄毅那个魔头不应该针对他。

因为扪心自问,他回京师的这一个多月压根儿没想过报复,没有做出任何不利于兴和军、不利于黄毅的事儿。

跟着兴和军不就是苦点、累点捞不到好处么?

只要能够打胜仗得功劳,这不算啥,总比兵败被论死罪好吧!

于是乎,王太监举贤不避仇,当着王承恩、曹化淳的面请调兴和军入关平叛。

他还把亲眼所见的兴和军军容军纪坦言,并且信誓旦旦,只要有黄毅带领三千兴和军参与平叛,他王坤就敢担保必然成功。

崇祯皇帝知道兴和军,也知道黄毅,还知道黄毅是耿如杞的女婿,他还清楚的记得为了救父亲投笔从戎的耿章华。

不到三年,这两位小将已经成长起来了,都是从二品的副将了。

崇祯皇帝从来不介意文官武将年轻,因为他自己就很年轻。

想当年他仅仅十七岁,就能斗倒阉党逼死九千岁,算不算年轻有为?

崇祯皇帝一直都是自以为是,直到亡国前一刻才幡然醒悟,才知道瓦解阉党逼死魏忠贤的自己有多蠢。

现在的崇祯依旧是自我感觉良好,他看重耿章华和黄毅。

既然黄毅的兴和军能打,既然王坤认为调兴和军去登莱平叛必然成功,那就调呗!

而王坤却在腹诽,调兴和军没那么简单,粮草、马料、开拔银不给足数,那个魔头绝无可能服从命令。

二月底,黄毅接到了兵部、宣大总督的调令,要求兴和军半个月内开拔。

黄毅以春耕刚刚开始,兴和军必须抢农时为理由,要求延期到四月初开拔。

并且报上了兴和军将要出动一千八百骑兵,一千二百步兵、炮兵,携带三十六门红夷大炮。

因为骑兵数量多且人人双马,所以需要很多马夫。

再因为兴和军仿制的红夷大炮重量超过三千斤,所以需要征用大量民夫。

故而调动三千兴和军正兵,需要调集征夫五千,需要开拔银十万两,需要马料、粮食两万石……

又因为叛军火炮众多,兴和军必须拥有更加猛烈的炮火才能够战而胜之,所以要求兵部拨给火药五万斤,五千斤红夷大炮二十门。

黄毅仅仅是漫天要价,没指望朝廷真的给红夷大炮。

他们宁可红夷大炮被李九成、孔有德的叛军俘获,也不可能爽爽快快给哪一路人马。

明朝末年的效率有多低下众所周知。

黄毅接到兵部和宣大的调令后开始回复,而且故意不用六百里加急。

公文传送一个来回,实质性问题并没有进展,半个月就没了。

来来回回扯皮几次,肯定是走过了春天,走过了秋季……

反正黄毅不着急,他的计划是辽海结冰无法航行时彻底打垮叛军,把叛军抢劫到手价值数百万两银子的金银财宝翡翠玛瑙据为己有。

猜想这一战过后,两三年内,兴和军再也用不着为钱发愁。

要做到把所有的缴获全部侵吞,就必须做到独立行动。

也就意味着凭借兴和军一己之力彻底剿灭叛军。

拖半年,让朝廷的兵马再去填几次坑很有必要!

免得跟其他的明军共同作战,被分走大量缴获。

王坤不傻,不见着兴和军,决不会去登莱,他亲自跑兵部、户部、工部,为兴和军落实开拔的粮饷、火药、火炮。

跑这些部堂不仅仅得有权势,还得有银子。

王坤没钱!

他当初是花光了积蓄才谋得监军宣大的美差。

本以为做个两三年,能捞几十万两银子,抛去给司礼监、当权掌印太监的分润,自己能落下十万八万。

谁知道现实很骨感,他一个监军太监居然是两袖清风回了京师。

没钱没法办事啊!

咋办?

干脆耍横!

于是乎,王坤更加出名了,因为他每天吵架,跟兵部尚书、侍郎吵,跟户部、工部的坐堂官吵……

没有开拔粮饷,没有大炮火药,兴和军不肯开拔。

理由简单,皇帝不差饿兵。

叛军的火炮太多,没有足够的火炮、火药对抗简直是去送死!

然王坤吵架仅仅是瞎耽误时间罢了,并没有能够要来粮饷和火药、火炮。

皇帝一再催促,被逼无奈的王坤只得把这些天在户部、兵部、工部的遭遇哭诉,哭得痛心疾首。

喜欢我比崇祯大一岁请大家收藏:(www.2shuwu.com)我比崇祯大一岁二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我比崇祯大一岁最新章节 - 我比崇祯大一岁全文阅读 - 我比崇祯大一岁txt下载 - 实在闲得疼的全部小说 - 我比崇祯大一岁 二书屋

猜你喜欢: 新特工学生抢救大明朝神话版三国寒门崛起寒士谋公子风流赘婿唐朝工科生大国相战场合同工锦衣夜行权力巅峰奸臣三国之召唤猛将煮酒点江山寻唐李治你别怂摄政大明超级兵王云的抗日
完本推荐: 承包大明全文阅读九龙夺嫡全文阅读执宰大明全文阅读最强特种兵王全文阅读民国投机者全文阅读穿越清朝当皇帝全文阅读贞观攻略全文阅读秦吏全文阅读夜天子全文阅读撼唐全文阅读逍遥小书生全文阅读最强兵王全文阅读长宁帝军全文阅读巴比伦帝国全文阅读长安风流全文阅读超级兵王全文阅读汉乡全文阅读三国之无赖兵王全文阅读民国之文豪崛起全文阅读时光之心全文阅读
同类新书: 三太子的野望崛起烽燧明末大财阀德昭大宋陛下,我能三个月平辽明末:我是闯贼全球狙杀绝地求生之战神系统公瑾华年书之赤壁无风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大唐:我赘婿身份被长乐公主曝光黜龙避风波红宝石在行动红楼史二郎燃烧在战火纷飞时开局贾府小厮,红楼签到十年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三国从自立为王开始前方之路不迷茫

我比崇祯大一岁最新章节手机版 - 我比崇祯大一岁全文阅读手机版 - 我比崇祯大一岁txt下载手机版 - 实在闲得疼的全部小说 - 我比崇祯大一岁 二书屋移动版 - 二书屋手机站